close

 

公平價值本益比估算

<前言>

長期而言,驅動股價的兩個因素是:盈餘成長(下滑)與本益比擴張(收縮)。

投資與投機

投資:在經過分析之後,保證本金安全和獲利良好,即稱為投資。

投機:不符合上述投資定義的交易行為,就稱為投機。

 

<模型所使用公式>

絕對本益比模型:

基本本益比=盈餘成長率所對照的P/E ratio+股利殖利率所對照的P/E ratio

(對照表參考下圖一)

公平價值本益比=基本本益比*[1+(1-事業風險)]*[1+(1-財務風險)]*[1+(1-盈餘能見度)]

安全邊際模型:

預期報酬率=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安全邊際

風險調整前安全邊際=最初必要報酬率-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

必要安全邊際=風險調整前安全邊際*事業風險因素*財務風險因素

絕對本益比模型x安全邊際模型:

買進本益比=公平價值本益比/(1+安全邊際)

賣出本益比=公平價值本益比*(1+預期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

買進價=買進本益比*標的EPS(近四季)

賣出價=賣出本益比*標的EPS(近四季)

Note:此公式所提到之事業風險/財務風險/盈餘能見度,筆者皆會在每一次投資流程的選股階段,透過檢視財務報表時,將風險產業及公司體質等劣化因素酌量刪除,故進入筆者股價計算階段之公司,基於計算的便利性,故將公式中的事業風險/財務風險/盈餘能見度,三大參數均設為1

 

<模型背景起源>

股價計算模型當中的買進價與賣出價,筆者是根據兩大模型作為參考基礎,首先是依據盈餘成長及股利殖利率計算該公司的公平價值本益比(合理本益比);接著在預設的報酬率下,計算所需預留的安全邊際數值;最後,依據兩大模型估算出合理買進本益比及合理賣出本益比,再乘上該標的近四季的EPS總和,即可回推出合理買進價及合理賣出價。

Note:合理買進/賣出價,並不等於推薦買進/賣出價,僅供操作上的價格點位參考,請讀者切勿全然相信公式計算之結果。

 

<模型背景介紹>

在價值投資學派中,我們將運用公司的成長性現有價值,推估公平價值本益比(俗稱的合理本益比)。

其中模型中的各個函數重要性又圍繞在三大基石:

(1)增加必要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2)提高盈餘(現金流量)成長率

(3)增加投資組合中股票的必要股利收益率(股利殖利率)

 

且影響公司本益比的三個基本要素是:

(1)根本報酬率,包含盈餘成長率與股利收益率

(2)未來盈餘的認知風險

(3)盈餘成長率的長期能見度(投資護城河)

在這三大項要素下,我們公式運用到的參數分別是:盈餘成長率、股利收益率(股利殖利率)、事業風險、財務風險、盈餘能見度。

並於模型中我們將假設,盈餘零成長又沒發股利的公司平均本益比是8,並且盈餘成長介於0%~16%時,盈餘每增加1%,本益比增加0.65(如圖1)。

故基本本益比的計算為:盈餘成長率所對照的P/E ratio加上股利殖利率所對照的P/E ratio

            (圖1)

1.png

原始本益比模型:

公平價值本益比=基本本益比*[1+(1-事業風險)]*[1+(1-財務風險)]*[1+(1-盈餘能見度)]

 

修正本益比模型(本程式所使用之模型):

公平價值本益比=基本本益比

 

投資流程系統化的結果,便是輸入的變數是主觀的,但模型強迫使你看公司財務體質決定公司本益比的標準;品質(事業與財務風險)與成長(盈餘成長率、股利收益率、盈餘能見度);這邊修正模型之所以將事業風險/財務風險/盈餘能見度省略,是因為筆者將該值的評估提早於上一個步驟-選股階段時,就先將風險較大的公司做直覺性的刪除,故篩選過的公司筆者便直接將各值全部設為1,故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平價值本益比會直接等於基本本益比。

 

安全邊際模型:

預期報酬率=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安全邊際

風險調整前安全邊際=最初必要報酬率-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

必要安全邊際=風險調整前安全邊際*事業風險因素*財務風險因素

Note:關於必要安全邊際的計算,跟上述的公平價值本益比計算相同,風險因素的調整值本身於選股階段時,即將各面向風險較大的公司,做直覺性的刪除,且為方便計算故必要安全邊際等於風險調整前安全邊際

 

兩大模型結合(絕對本益比x安全邊際)

買進本益比=公平價值本益比/(1+安全邊際)

賣出本益比=公平價值本益比*(1+預期股利收益率+盈餘成長率)

買進價=買進本益比*標的EPS(近四季)

賣出價=賣出本益比*標的EPS(近四季)

 

<結論>

沒有模型是完美的!

模型可以避免你買貴了;相反的,買便宜股時,它也可以讓你更有信心。

模型使用的三個步驟:

()為投資組合挑選適當的公司

()以適當的價格買進

()以適當的價格賣出

切記!在價值投資的策略中,股票的賣出除了賣出價的參考外,其操作決策亦受(1)股價上揚,安全邊際消失,評價面受阻(2)基本面惡化(公司品質及營收成長惡化)

 

<使用說明>

2.jpg

-------------------------2016.10更新項目(v1.1)----------------------

新增填息指標(若買入價之盈餘殖利率大於個股目前殖利率則有填息可能)

新增增值潛力試算(若增值潛力大於期望報酬率則有較高的投資機會)

介面呈現實施直覺型優化

筆者這邊想針對股價計算這件事做點澄清,比起預測股價走勢,探討公司的實際「價值」範圍,才是筆者一直以來專注做的事,然而,購買當前價格低於實際價值的公司,取得一般投資人能夠取得的交易優勢(安全邊際),也是筆者一貫的投資策略,剩下的便是依賴「持有時間」去降低部位的系統性風險,且根據均值回歸理論,股價長久來說,終究還是會反映出實際價值(筆者的操作策略幾乎都是以「」為尺度)。

但如何判定「合理價格」便是最困難的地方所在,所以,筆者模型運用的是古典投資學派的現金流量折現理論,該模型最大的目標是協助投資人,尋找合理買入/賣出價格的範圍,基本上該模型中盈餘殖利率是最難以預測的,且目前殖利率又與目前股價連動,故每次使用時,都一定會產生動態誤差,所以,會建議投資人,可以將各個參數以「範圍」的方式輸入,去取得在不同狀況下的合理買/賣價的範圍,以供投資人評估進出場價位。

<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4jarU7qS06qS0FudC0zTS1EWTQ/view>

Resource by「R-one & Frank 財經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valueworker/

arrow
arrow

    R-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