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依然算是小品,主要是前陣子看到兆豐新出的ETF商品_(00690)兆豐藍籌30,由於R&F的便宜貨指數當初是參考「藍籌股」所設計的,所以便開始好奇,究竟這檔兆豐藍籌30與R&F的便宜貨指數究竟差異點在哪?
另外,市面上介紹這檔ETF的文章已經夠多了,故本篇將直接以比較為觀點進行切入,所以會先建議想快速了解該檔ETF的夥伴,可以先參考綠角大大之前所寫的「兆豐台灣藍籌30ETF分析介紹(00690,2017年版)」。
<兆豐藍籌30背景回顧>
首先,該檔是追蹤由台灣指數公司所發行的「藍籌30指數」,以「上市公司」為母體並且在「每年的四月」定審1次。***台灣50則是一年定審4次
主要依照下列三點去做篩選:
(1)流動性
>刪除近一年日平均交易金額低於20%的股票(保留交易金額前80%的股票)
>刪除近三個月平均交易量低於10,000張的股票(保留月平均交易量大於10,000張的股票)
(2)穩定性x獲利能力x股利分配
>稅後淨利連續三年大於0
>稅後淨利占營收比連續三年排名前50%
>連續三年每股現金股利發放排名前50%
(3)其他_成分股權重限制
>個別成分股權重上限為30%
>前五大權值股合計不超過60%
<便宜貨指數背景回顧>
篩選指標包含:
➢ 近四季EPS大於0
➢ 本益比低於20
➢ 現金殖利率大於5%
➢ 董監持股比大於10%
➢ 三年內連續發放現金股利
➢ 現金股利連續成長三年
<兩者比較>
流動性_兆豐藍籌30(勝)
兆豐藍籌30
(1)刪除近三個月平均交易量低於10,000張的股票
(2)刪除近一年日平均交易金額低於20%的股票
>第一點可以確保篩選出來的公司具備一定的流動性,光是月平均1萬張,就相當於每日至少有300張以上的成交量,並且在此基礎上的第二點,就可以將「有量無價」的公司刪除,故此保留「有量有價」的公司,且不怕調節部位時,發生股票無法脫手的情形。
便宜貨指數
沒有任何流動性相關的篩選指標
穩定性x獲利能力x股利分配_便宜貨指數(勝)
(figure1)
在「穩定性」的部分,兆豐藍籌30要求保留稅後淨利占整個公司營收中越高的公司,但R&F認為這樣的指標,頂多只能象徵這間公司的表面獲利能力良好,但需要特別注意此指標無法辨識出獲利是否來自於本業。
在「獲利能力」的部分,兩者皆是要求公司淨利必須為正數
在「股利分配」則是兩邊相異最大的部分,那就是兆豐藍籌30在意的是股利發放絕對金額的高低,但便宜貨指數在意的是不只是要發,還要越發越多,並且要讓投資人買的合理;換句話說,R&F在股利分配這個項目上,同時把三個因素考慮進去:
(1)三年都有發放現金股利的紀錄>有極高機率公司三年都是賺錢的
(2)三年當中現金股利還越發越多>有極高機率公司不只賺錢,還越賺越多錢
(3)現金股利的發放金額以目前股價來說,是否值回票價>優質的公司必須搭配夠低的價格,才會變成優質的投資
其他 _便宜貨指數(勝)
兆豐藍籌30
(1)個別成分股權重上限為30%
(2)前五大權值股合計不超過60%
>單純強調投資組合的分散性
便宜貨指數
(1)本益比低於20
(2)董監持股比率大於10%
第一點指標主要是免除本益比過度被高估的公司,那當然也有可能錯殺未來展望極好的公司,但…未來誰說得準呢?
第二點指標主要是追蹤公司內部經營人的持股狀況,因為R&F相信,如果公司未來展望是好的話,是不會有人願意出脫公司股票的
<結論>
R&F認為兆豐藍籌30,比較像是用一些寬鬆的財務指標去做「分類」,大致上可以掌握三年都會發放股利且股利發的金額偏大的公司,但至於該公司是否具備成長性,以及該公司目前來看是否夠便宜,則是較為忽略的部分;至於便宜貨指數則像是用較為嚴謹的財務指標找出符合我們需求的公司,並且花費心力從為數不多的公司中,挑選出一家公司進行投資,也就是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並且顧好它!
最後筆者建議,可以針對「總體經濟」情勢去做彈性的資金運用,例如當情勢較明朗時,可以配置20%ETF及80%個股,反之,情勢較動盪(像現在2019/08/18)就可以轉為80%ETF及20%個股,至於ETF的話,如果發現0050已經漲夠多但是兆豐藍籌30卻還沒有動靜的話,則可以考慮轉進該部位,以取得補漲空間的安全邊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