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盤價]

這基本上就是股價的意思,然而,這部分要提醒讀者的共有兩個點:

(1)10元以下的股票不要碰

(2)每張欲投資的股票金額,最大不超過總投資資金1/3

 

關於第一點,這邊要跟大家介紹,每間上市櫃公司,不論原始股本的大小,股票的面值都是10元,也就是所謂的1股10元,然後每張股票的組成為1000股;假設原始股本7億的公司,它就會有7000萬股(7億/10元),並且發行7萬張股票(7000萬股/1000股),所以假如股價低於10元的話,等於這間公司目前的價值,低於剛上市發行時候的狀況,如此經營不善的公司,除非你是專業的財報分析者,否則實在很難找到轉機股,因為通常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股票真的不會因為被你買了,體質瞬間大幅改善,隔年變成下一個大立光的。

關於第二點,收盤價的報價是以每股報價去區分,所以實際購買一張股票的話,要再自己乘上1000股,才會是最後的交割價,假設35元的股票,那麼線上你就需要備妥35000才可以做購買;在這樣的觀念下,會建議投資人將欲投資金額除以3再除以1000,就可以大概抓出可以操作的股票價格range,這邊要記得,每個價位都有好的股票可以操作,然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找出來,因為市場上並沒有買比較貴的股票,勝率就會比較高的理論,否則,你看看近期買國巨的就知道;假如投資人有10萬,那麼可以操作的股票大概會是33元以下的標的(10萬除以3再除以1000),這樣可以讓自己保持後面如果遇到市場的非理性下跌,能夠有加碼的空間。

以上是關於收盤價的介紹,主要是第一點是需要注意的,10元以下的雞蛋水餃股真的比較不建議,至於第二點的話,純粹是筆者自身的投資偏好,以供參考。

至於指標設定的部分,我都會把收盤價打勾,並且最低值設為10,最高值則依照上述的方式,估算後再填妥。

 

[EPS(每股盈餘)]

基本上,是用來檢視公司獲利的最終結果,以正常情況來看,公司經營者都會以年度EPS來作為單位,但我們是投資人,我們每一季都會去看,所以為了方便,我們就會以「近四季」EPS作為單位,剛好也是符合四個季度的算法,同時也可以每一季同步更新營運狀況所造成的EPS浮動。

 

每股盈餘=[(歸屬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特別股股利)/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

 

分子通常會依照經營狀況變動,也就是稅後淨利,然而,這塊通常很明顯,同時也會有專業會計師幫大家算完,所以要留意的瑕疵較少;這邊要提醒讀者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分母的部分,股數平時雖然不太會增加,不過一旦增加了,幾乎都會稀釋公司往後的EPS狀況,至於比較常見的股數增加狀況大概就下列3點。

1)增資發行新股(股本變大):這部分可以看看公司是不是有舉辦現金增資,或是盈餘轉增資(發股票)的動作,另外,雖然發股票並不會稀釋當年度的股東權益,但是股本確實變大了,所以,假若明年淨利也跟今年相同,那麼EPS是絕對會比較低的,所以它的影響會是在未來顯現,這是要提醒投資人的。

2)庫藏股交易(股本變小):意思就是公司自己買為自家股票,買入原因很複雜,這邊就不探討,因為有的是預料到公司實際狀況很好,所以嫌公司股價太低,就買回來自己賺,但也有可能是利用公司的錢護盤,所以原因很難說,但投資人要注意庫藏股結束後,有沒有進入註銷的程序,若是有的話,則未來股本會變小,它跟上述提到的第一點,剛好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3)轉換公司債(股本變大):這部分是我認為最需要留意的部分,因為有些公司會發放債券籌資,但是債券卻擁有股票的特性,換句話說,在某些時間點,只要股價很可口,當初買債券的人可以實行轉換權,如此一來就憑空變出股票,可以來依照市價參與買賣。

換句話說,很多有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在可轉換日到期前,都會怒拉一波股價,然後,你就會看到股價開始一瀉千里,這邊舉個小例子,像是美律好像在2015年有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然後,2018年為債券到期日,並且可轉換價格大概在125元,很巧的2017年末財報突然就變得超級好看,股價也剛好飆了一波了,至於股本的部分,的確也有增加的情況。

所以在EPS的部分,會希望大家注意一下上述情況,至於可轉換公司債的話,可以搜尋一下該公司有沒有發行,以及follow一下可轉換日跟全部的額度。

至於指標設定的部分,我都會把近四季EPS打勾,最低值當然設0,最高值當然是設定無上限。

 

[本益比 P/E ratio]

股價市價與每股稅後盈餘(近四季EPS)之比

>以「獲利能力」為主要評價因素

1)公司獲利水準(現在)

2)市場對此公司獲利能力的評價(未來)

 

每股普通股價值=預期每股稅後盈餘(近四季EPS)*合理本益比

 

基本上,讀者對於本益比的理解,可以直接想成「每賺1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這個觀念也是價值投資者最核心的觀念想法,因為用越便宜的價格買到同樣賺取一元的公司,不就是價值投資人的方式嗎?

例如:

本益比為20的意思,就相當於要買這間公司要賺1元,需要付出20元

本益比為15的意思,就相當於要買這間公司要賺1元,需要付出15元

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在抉擇價值型公司的本益比高低時,就會十分的直觀。

 

這邊補充說明一下,換言之,本益比就是合理價值除以未來EPS,這是一種數字的相對觀念,假設目前本益比是15的話,現在我認為未來會持續成長(EPS會提升),那麼以這個論點來說,未來EPS真的變大的話,PE就會降低,等於很便宜,所以此時我就會願意付出高價去買(本益比15的狀態),但我這邊要強調的是,未來的EPS是很難估計的,我們要做的是,看「當前」本益比是不是夠低,以及評估在這樣的基礎下,未來EPS持平的機率有多少及EPS提升的機率有多少,換言之,在購買的當下,就要確定是便宜的,而不是「未來」有可能會變便宜。

至於未來盈餘的預測會有以下兩點為主要影響因素:

1)預測公司的未來盈餘可從公司的財務資料下手*越單純及無聊的公司,越好估計

2)須加入主觀性判斷(採去過去數年間的平均盈餘水準來代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程式會直接以近四季EPS作為預估值就好,並且根據悲觀前景的前提下,去做人為數字下修的動作,換言之,以最壞的打算為前提,下去做數字預估是最保守的。

 

至於,影響本益比高低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1)必要報酬率-負相關

2)預期股利支付率(股利占盈餘的比例)-正相關

3)預期股利成長率(股利較去年成長的幅度)-正相關

由上面三點可發現,當必要報酬率越高,就會要求越低的本益比,其中我們股價計算的介面,也是根據這個概念去設計的,一間公司的合理價值(賣出價)基本上是固定的,也就是根據EPS的成長狀況去決定,所以對投資人來說,只能去評估買入價,換言之,就是告訴你說在什麼樣的價位買入會有比較高的勝率

報酬率10.png

報酬率20.png

由上面兩張圖就可以很明顯發現,我們的程式只能夠協助你了解,在你所期望的報酬率下,什麼樣的價位買入會比較有機會成功,那很顯然的,越高的期望報酬率,就會是越便宜的時候買入機會較高,然而,所要承受的風險就是,不一定真的會有那麼可口的買點,所以在預期報酬率及買入價位之間,會是使用我們程式的投資人需要自己去權衡的。

 

最後,有兩點要跟大家分享

1)本益比只在EPS為正數時有效果

>從公式可以發現,EPS為負數時,是沒有本益比的

2)考慮非預期原因,所造成的本益比波動(如:業外收入)

>會建議大家篩選完之後,花點時間去看一下財報狗的「業外占稅前淨利比率」,如果公司常態性占30%以上的話,會建議就不要碰了,因為你沒辦法去估計業外的狀況,因為業外收入占淨利比高的公司,EPS很容易失真。

至於指標設定的部分,我都會把本益比打勾,最低值當然設0,最高我通常設15,這也是看過那麼多投資書籍並歸納後,發現普遍給予價值型(實體資本製造)股票,所能接受的最高買入本益比。

arrow
arrow

    R-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