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除了一般財務報表所揭露的數字資訊外,基本上,每一份財報的會計師簽證,亦可算是投資人可以取得該公司治理有無惡化信息的另一媒介,較精明的投資人,甚至可以從查核事項中,嗅出當營運惡化時,對公司產生較大影響的財報科目。
<查核意見去哪看?>
(fig1.)
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的「財務報表」的「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依序輸入上市櫃公司的代碼,即可查詢。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第一眼要注意的地方為-「查核類型」,查核類型基本上由「出具意見」及「報告書類型」構成,若以圖1為例,則為出具無保留意見的核閱報告書。
接著,後面將針對意見類型以及報告書類型的閱讀方式做簡單的介紹。
<意見種類>
(fig2.)
首先,查核(核閱)代表的意思為「該公司之財報是否有按照規定編制」,且依據符合程度會給予(如圖2):
(1)無保留意見
(2)修正式無保留
(3)保留式意見
(4)否定意見
(5)無法表示意見
若是沒有按照規定編制,依據狀況嚴重與否會計師會出具不同等級的查核(核閱)評級。(基本上無保留意見的話...你就可以直接去看財報了)
另外,會計師查核(核閱)是針對「財報編制流程」做檢查,跟「財報數據」有無造假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你連身高體重都可以偷偷灌水了,財報數據哪可能不灌水,但若是連編制流程都有問題,那麼數據肯定是不能信的!
<報告書種類>
會計師所出具的報告書種類基本上分成「查核報告」及「核閱報告」,不過,因應IFRS法令規範下,目前只有年報(Q4)才會有查核報告書,其他三季(Q1~Q3)皆為核閱報告書。
(fig3.)
這兩者的差別若簡單區分的話,則為「有無證實測試」!
核閱>多半作詢問及分析,比較季度間財務數字差異合理性。
查核>實體證據(抽樣)驗證財報可信度。
以翻譯蒟蒻的方式來解釋則為:「公司帳上有100萬,查核時,會去銀行對帳;核閱時,則不會去銀行對帳,會以信賴客戶為原則。」
<核閱v.s查核>
(fig4.)
(fig5.)
這兩者對於投資人來說,核閱式報告有點像是例行檢查,簡單稽查一些科目,所以除了指標型大企業(如:台積電),上市櫃公司在核閱報告書時,很常是出具修正式無保留或是保留式意見,多半是因為子公司或是權益法認列之公司未經會計師查核或核閱所致,據筆者與在四大工作的會計師夥伴聊天中得知,由於台灣企業很多子公司都設在大陸,查核(核閱)起來有一定複雜度,所以,核閱報告時多半會刻意忽略這一塊,不過年報的查核報告時,則會回歸正常查核程序。
至於查核式報告書除了較嚴謹的查核方式外,在撰寫報告時,亦會揭露較詳細的查核資訊,依據查核報告的內容分成:
(1)查核意見
(2)查核意見之基礎
(3)關鍵查核事項
(4)管理階層對財務報表之責任
(5)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之責任
(6)日期/簽字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除了先看查核意見外,接著要看的就是關鍵查核事項,雖然坊間常說會計師多多少少會成為企業的打手,但畢竟會計師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不會放任自己陷入麻煩的漩渦,其中關鍵查核事項便是會計師對於這間公司「有可能」產生疑慮的科目之看法!
(fig6.)
(fig7.)
以方土霖這間公司為例,依據105年度的查核報告書中的關鍵查核事項所示,被列為查核事項的有:
>銷貨收入認列時間點
>應收帳款估計減損
從文中可以得知對於會計師來說,這兩項是該公司較有可能上下其手數字調整的項目,換言之,未來追蹤財報時,若該公司的營收突然暴增,或是應收帳款突然暴增,我們就可以合理猜測,這兩項是有可能影響公司實際營運的;反之,若公司營收波動性穩定或是致力在優化應收帳款的體質,則更可以對公司當前的營運狀況表示放心。
<結語>
投資人能夠完整接受到公司營運狀況的資訊管道有限,會計師查核報告書基本上,就是會計師代表一般投資人去該間公司做勘查,雖說會計師在出具意見時,多少會受到上頭壓力,但是為了明哲保身,其實該出現的資訊還是會揭露在報告書上,只是字字珠璣,就看投資人有沒有能力,從中汲取出有用的資訊,作為公司治理評斷的依據。
<懶人包>
先看意見類型,再看報告書內容,並且根據關鍵查核事項,回頭對照新一季財報有無惡化之嫌,基本上核閱報告意見類型我只能接受到保留式,且若查核報告的意見類型沒有出具無保留…我多半就不敢碰這間公司了。
參考資料:
什麼是會計師查核?(https://goo.gl/8BVgYS)
一次就看懂新式會計師查核報告(https://goo.gl/gRizt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