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4-10 14.17.19.jpg

<前言>

該本書的原著書名為"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當初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完全就是它用了實證研究的方式,以長期的數據製作了簡單的圖表,讓投資人可以依序了解不同資產間的風險以及報酬,以及選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資產項目。

本次書評大致分為下列幾個面向討論,並且每個面向都會附上筆者所節錄的圖表做呼應,以便大家用最快的方式掌握欲分享的概念。

>各項金融資產的報酬以及所對應的風險(標準差)

>兩種資產(股、債)組合而成的報酬及所對應的風險(標準差)

>股票這項資產所擁有的報酬及風險細節

>價值投資的長期績效

<引言>

投資的基本法則:在長期你會因承擔風險而獲得補償,且真正有意義的是年化報酬。
--->報酬絕對會伴隨著風險,但多數人忽略的是,風險是可以隨著「持有時間」被淡化的,因為一間優質的公司,理應會隨著時間而成長,換言之,企業本身的成長正是降低投資風險的最大因素,這件事正是時間能夠補足風險的最大原因,且投資應該在意的是「年」化報酬率,畢竟企業也是一年才發一次股利。

 

<各項資產的年化報酬標準差>

1)貨幣市場(現金):2%-3%

2)短期債券:3%-5%

3)國內股票(保守型):10%-14%

4)國內股票(積極型):15%-25%

*筆者認為與其知道一堆用不上的資產,不如回歸金融資產的本質(股、匯、債),所以簡化後,僅以上方為呈現,因為筆者自己也是只用這三種資產做配置及分散風險。

股票>筆者直接以券商APP做交易,並且只以現股作為買賣基準

外匯>其實就是一般的外幣定存,銀行APP就做得到

債券>筆者則是以「債券型」基金達到配置債券部位的需求,不過多半股、匯已足夠

 

 

1)各金融工具標準差.jpg

(fig 1.)

--->上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橫軸的風險(標準差),它所代表的就是有可能會產生負報酬的機會,至於縱軸的報酬則是以「年」為單位,換言之,從上方的圖表讀者可以發現不同資產項在承擔一定賠錢機會下,所能獲得的報酬級距,前面這句話,正是高風險高報酬的真諦,也就是說,風險理應是錢賠光的可能性。

--->若以貨幣(現金):2%-3%;債券:3%-5%;股票(保守型):10%-14%來說,用風險的本質-錢賠光的可能性來看的話,這其實就是非常合理的報酬分布,一般來說正常的通膨率多半是3%,所以貨幣剛好也是3%,換言之,我們常說外幣是無風險資產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你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因為買外幣賠大錢(惡性通膨國家不算),但你也幾乎不會聽到,有人因為買外幣年化報酬賺很大,同理,讀者可以自行套用邏輯至其他資產別,就可以對該主題有明確的理解。

 

<資產配置到底怎麼做>

將你的投資組合分散到無相關(uncorrelated)的資產,結果會增加報酬降低風險;並且,持有風險性資產越久,組合表現不佳的機會越低。

核心概念:

1)相關性越低越好(ex:股+債or股+匯)>降低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由於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同資產)的收益產生影響。

2)定期回復平衡投資組合(買低賣高)

 

2)股債風險報酬.jpg

(fig 2.)

--->這張圖是貫徹資產配置的核心概念,fig1.告訴我們每種資產會有屬於的它風險機會及報酬級距,所以資產配置(fig2.)正是考驗投資人如何以不同種類的資產,組合成一種整體風險比持有單一資產時低且報酬合理的投資組合包,這是為什麼筆者一開始都會配50%股票50%外幣定存,若是個股價格非理性下探,則會逐漸增加股票部位,如75%股票25%外幣的最大原因。

 

<為什麼永遠都要持有股票這項資產>

 

3)股票長期報酬.jpg

(fig 3.)

--->股票只要持有的時間夠長,幾乎不會賠錢,這本書的作者已經用近60年的數據證明給我們看了,當然它是以「所有」美股下去做數據計算的,換言之,對於投資人來說,至少要學著避免掉超級地雷的公司,否則你就算持有石頭30年,它終究是石頭,也不會變黃金;試想5年前持有宏達電到現在的狀況就會感同身受,會這樣舉例是因為會看財務報表的投資人,理論上在它衰退的第一年,就會果斷剃除「長期」投資組合才對。*筆者是以長期投資的觀點切入

 

4)分散非系統風險(股票).jpg

(fig 4.)

--->資產配置的概念,除了持有不同種的「資產」外,也同樣可以套用在同種資產下,不同的「類型」組合,這邊基本上所避免的就是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通常是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不存在系統、全面的聯繫,多半只對個別或少數證券產生影響,如發生於個別公司的事件風險

圖4基本上,完全體現了不同比例的股票類型,所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包概況,大家常常會覺得有名且規模大的公司就會比較好,但事實上是會比較安全沒錯,但是對於報酬率可說是差強人意,上圖持有60%的標普500公司對照只持有30%的標普500公司,就有非常明顯的報酬差異,畢竟富貴險中求,適當的承擔一些風險還是必要的。(標普500所包含的公司就很像台灣的權值股,如台積電)

 

<應該自己投資還是尋求基金經理人的幫助>

基金費用.jpg

(fig 5.)

為何基金經理人表現得這麼差?因為他們就是市場(你要如何擊敗自己)

 

若投資主動基金要面臨的成本有:

1)費用比例

2)交易手續費

3)買賣價差

4)市場衝擊成本

若散戶自己投資的優勢有:

1)積極的為投資組合回復平衡,不需擔心客戶贖回。

2)投資小型股不會因為金額過大而影響股價。*完全不會面臨上述的"市場衝擊成本"

3)永遠不會被開除。

--->沒什麼好說的,看到上面的成本架構,大家自己斟酌zzz

*要不是直接購買債券的門檻(成本)太高,我也不會將債券型基金納入選項*

 

 

<價值投資到底會不會死亡>

5)價值股績效(精華).jpg

(fig 6.)

價值>個股或市場如何分辨昂貴或廉價?

1)本益比(P/E)>長期存在且穩定的公司
PE最低的股票(大家討厭),但績效大幅超越大盤
PE最高的股票(大家喜歡),但績效大幅落後大盤

2)股價淨值比(P/B)>說真的,筆者自身是完全不看的,若有興趣的話在另行探討

3)股利殖利率>買股票是擁有盈餘的一塊

在什麼情況下,公司的股價會發生劇烈變動>EPS暴增/暴跌

(1)盈餘失望時,價值股通常會比成長股得少

(2)盈餘超過預期時,價值股通常會比成長股得多

--->損失的年份總數,或損失高過10%的年數角度切入,低P/E的股票風險是最低的,正好回頭呼應「風險理應是錢賠光的可能性」;另外,投資策略的部分,將留到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一併探討。

6)價值股績效(圖表).jpg

(fig 7.)

有無任何股票特徵可以用來預測高/低報酬>公司規模

*小型股的績效超越大型股,很不幸地代價是高風險(高SD)

--->越年輕的投資人,以股票部位來說,多持有小型股不是件壞事,另外,在上一篇書評-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也有一個章節是專門提到小型股的績效是真的比績優股來的好,因為冷門可以撿便宜的機會真的很高,畢竟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句話是真的。

<結語>

永遠都要知道番茄有多貴>注意市場價值

只有在價值改變時,才會改變政策配置;並且與資產價格反向操作。

買進最佳時機,就是當事情看起來最無望的時候

 

 

 

 

 

arrow
arrow

    R-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